成都格力空调维修之(第二个误区逻辑混乱)怎么跳出来呢?
经常有空调维修人员进入误区却不自知。还以为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,可是这个认知的错误几乎让你进入一个死胡同。
今天讲的这个故事也是一个你们常碰到的,6月份,成都最热的那几天室外环境最高温度达到了41℃,有一个用户咨询问题,问的是他们公司的一家饭店安装了五台FGR12/A2-N4,同样型号的空调安装在同样的位置(室外机在门头上面的格栅里),为什么三台出现“E1”保护,而另外两台怎么没有保护呢?这个保护和室外安装位置有关系吗?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?我的回答是“看情况”,室外环境是什么样子呢?我看不到,用户的描述的是他认知的情况,他认为散热是没有问题,而我认为他的室外机安装环境肯定有问题!就告诉他先改善室外机散热环境,再做下一步的测试。
用户的认知如果环境造成造成的设备保护,所有空调都应该保护,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呢?尤其是“E1”高压保护和“D系列”管机“H4”过负荷,这两种故障和安装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。
同样的设备一个报故障停机,另一个还能运行,这就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认知误区,提出问题的人自我逻辑自洽,这个逻辑能成立。请看一下面一段话,是鲁迅先生写的有关逻辑的文字。
“你说甲生疮。甲是中国人,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。既然中国人生疮,你是中国人,就是你也生疮了。你既然也生疮,你就和甲一样。而你只说甲生疮,则竟无自知之明,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?倘你没有生疮,是说诳也。卖国贼是说诳的,所以你是卖国贼。我骂卖国贼,所以我是爱国者。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,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,我的话既然不错,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!” 这是什么逻辑啊?你是不是和这个想法一样呢?
问题来了,看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?你还认为上面的判定是对的吗?一号空调能正常运行,都是格力空调,2号机为什么不能运行呢?为什么就是它报了“E1”高压保护呢?它根本就不应该报故障才对?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你就掉进坑里了。
怎么才能跳出这个维修误区呢?这个让你维修陷入僵局的思考方法,只会让你离真正的故障点,渐行渐远!
空调是机电设备,是人造出来的,同样的工厂,同样的车间,同样的生产线,同样的安装环境,为什么2号机报故障呢?问题来了,其实空调是有“生命”的,是人类赋予它的生命,生产环节有人参与,运输和安装环节有人参与,只要有人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完全标准化生产,就存在“手工”环节。空调是“三分设备七分安装”,安装时外机的位置,铜管的长度,抽真空的时间,是否补加制冷剂等因素,都会影响后期的使用效果。所以不要在纠结那台不报故障的空调,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出故障这一台上,按照它报的故障去排查故障点在哪里。如果安装环境恶略,不报故障那一台空调,他的各项参数离保护值不远了,你可以去测量一下对比一下,查找一下差异。
所以建议大家,不要被用户的询问给误导,还有的家装多联机或者是风管机,用户会问:“我们都在格栅(百叶)里装着,为啥我家的制冷不好,其他家就没有问题,他们的制冷效果都很好”,听了这番话,很多人都认为这话“没毛病”,有毛病的一定是空调,开始使劲的折腾空调,把制冷剂放了再加,加多了再放,放的压缩机排气温度高了,再加制冷剂,反反复复几次之后,把自己都搞得筋疲力尽,才开始请教别人,老师傅告诉你,是格栅(百叶)影响了设备散热,这时候才开始拆除出风口的格栅(百叶),拆除之后,把空调外机往外再移动一点,让它换气更好一点,时间不长,内机出风口温度开始下降,室内机制冷效果明显改善和提升了。这个时候你的认知世界才豁然开朗,原来就这么简单,空调修好了,你也就有一种成就感,那种久违的幸福感来的就这么突然。
有相当多的人在维修时,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,或者是拿这样的问题去问别人,你都掉坑里了,还要再拉一个“垫背”的吗?如果你已经被别人诱导到坑里,请赶紧爬出来。
标签:   成都格力空调维修 逻辑混乱